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第一长子 > 第六百一八章 登州繁华 战马问题

第六百一八章 登州繁华 战马问题(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殿下这里您还满意吗?”苏良嗣躬身自信的问道。

“满意!”李战笑着点头,不过,即使满意,李战也仅仅是在登州城中休息了一晚,也根本没有来得及去看此时登州城内繁华的景象。

现在的登州城已经有十万多的百姓,其中商人最多,因为登州城是最大的贸易城市,李战给了商业最大的尊重,在登州城中,如果你做生意,那是绝对被保护的。

像长安城中,有世家门阀欺侮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在登州城做生意,只要你规规矩矩,就不会有世家敢动你,也因为这样,所以登州城的商业十分的繁华。

而最最能体现登州商业繁华的地方,就是登州出现了一个很热门的职业,就是外卖小哥。

当然了,古代的外卖小哥并没有今天的外卖小哥那么的专业,炎炎夏日,出门一趟使人蒸发,能够送到门口的外卖自然就红火了起来,葛优瘫在沙发上等着外卖小哥来敲门是暑假咸鱼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得益于交通的便捷和互联网的发达,外卖产业除了受到了垃圾分类的暴击以外其他时候是十分兴旺的。

在我们的脑海里,小时候家里不开火出门吃点东西是常事,而现在第一选择则变成了打开外卖平台挑挑选选,这种变化实际上也就是智能手机普及起来的这几年才发生的。

不过精致生活的古代人可不像十几年前的我们那样缺乏想象,外卖并非现代产物,懒人从古至今都有,因此外卖也从古代就存在着。毕竟外卖的原理很简单,在店里做好让人送到指定地点即可。唯一的区别是配送范围时间以及支付方式。

登州的外卖是什么样子的,其实登州的外面基本也是店里做好了用食盒提着送去客户要求的地方,一般没有专职外卖小哥,小二或者其他员工做好了兼职一下就可以,毕竟古代的外卖没有这么受欢迎,吃得起外卖的还是大户人家,平时基本也就自己厨房里做好饭菜,需要宴客或者是想换口味才会选择从餐馆中订一些饭菜。

就是做生意太忙了,花点小钱,节省做饭的时间,这节省下来的时间如果做出一档买卖,什么饭钱也回来了,登州城中,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

各种家常菜和方便携带的快餐食品店铺鳞次栉比,比旅店还多。这么发达的餐饮业,不叫个外卖怎么对得起自己呢。

更重要的是,登州城好吃的太多了,撺肉羹、蹄子清羹、鱼辣羹、鸡羹、耍鱼辣羹、猪大骨清羹、杂合羹、兼卖蝴蝶面、煎肉、大熬虾等蝴蝶面,及有煎肉、煎肝、冻鱼、冻鲞、冻肉、煎鸭子、煎鲚鱼、醋鲞等下饭。更有专卖血脏面、齑肉菜面、笋淘面、素骨头面、麸笋素羹饭。又有卖菜羹饭店,兼卖煎豆腐、煎鱼、煎鲞、烧菜、煎茄子!

李战真的没有想到,登州城卖的吃食比长安都丰富,后来才知道,登州城因为都是大唐各个地方的人,都将自己家乡好吃的食物带了过来,再加上需求量大,也就越做越多。

吃的多,外卖就越多,外卖越多,这里就有个小问题,外卖需要运送,就必然需要保温,不然送到客人手上都是残羹冷炙肯定是一星差评。所以保温容器必不可少,冬天吃饭如果时间长,也需要保温比较好的容器,不然吃着吃着越吃越凉体验零分。我们现代电磁炉微波炉保温饭盒都有,古人用什么呢?

首先送外卖的话需要比较便携的,所以食盒是最优选择。这个食盒在很多古装剧出镜频率非常高,大家都应该不很陌生。

食盒分成几层,可以分门别类放很多吃的,如果有条件制作也是非常精致的,起基本的保温作用。

古人早就发现了空气羽绒之类的隔热作用,食盒中放入羽绒,可以有效保温。

如果想更进一步,还有温盘可以选择,这个温盘原理和现在很多大学食堂饭菜保温的原理差不多,就是下面放热水,保证上面的菜的温度。

温盘是双层,中间加上热水保温效果十分不错,搭配食盒就可以快乐外卖了。同样有夹层的还有碗杯子等,都十分好用。

如果在家吃的话,保温容器就更多了,少了便携和不能点火的要求,可以选择的就更多了。比较常见的有温鼎、染炉一类。这些都是大件儿,保温方法非常暴力:持续加热。

只不过此时李战并没有关心这些,第二天一早,李战就前往了登州造船厂,这里有李战要出海的海船长乐船。

一共十二艘,一字排开,是真的太壮观了,一艘长乐船可以搭载700人除了六千虎贲军,还有一些军械武器,都是可以完成搭载。

外加六百名水手。

要知道张耀祖的船,船长336米,宽92米,头尾高翘,共分三层,通体以红白为主色,皆为木质结构,不仅帆、桨、锚、舵等一应俱全,在顶层还有用以祈祷的佛龛内还陈列着一列辟邪的鱼叉和铜钟。

而李战的长乐船则是张耀祖船的两倍之余,说真的,这样的大船也是真的将张耀祖给震撼到了。

不过,更加让张耀祖震撼的是,李战居然连前往倭岛的最近航路都知道,以往张耀祖走的航路是南岛路即是九州南下,沿南方的种子岛﹑屋久岛﹑奄美诸岛,向西北横跨中国东海,在长江口登陆,再由大运河北上。这条航线主要航行于渺茫无边的东海上,难以靠岸,危险较大。

北路和南岛路都需航行三十天左右,甚至更长时间。

可是让张耀祖将自己的路线给贡献出来之后,李战却摇头说这条海路不行,跟着李战修改了一条航路,从登州出发,过长江口,然后横渡东海径向东北到达九州西边的五岛列岛!

这样算下来,这条航线一般十天左右,甚至三天可达,但风涛之险基本上与南岛路相同。

李战重新规划出来的航线是真的让张耀祖震撼到了,他看着李战问道:“你没有下过海,你的造船厂的人也没有人前往过倭岛,你怎么比我还知道简便的前往倭岛的路线。”

只是李战却没有回答张耀祖的疑问,而是问道:“张叔父,上了五岛列岛,你能搞到马匹吗?

我的虎贲军需要马匹。”

“马匹能和搞到,不过,这马匹却不适合我们?”

张耀祖的话说完,李战一个诧异,李战不知道不适合我们是什么意思,后来,张耀祖也解释道:“倭岛有马,不过,倭岛的马都是矮种马。之所以叫矮种马,是因为其体型却是非常矮小。究竟有多矮?一些成年矮种马只能长到85c的人的膝盖高度(差不多相当于哈士奇的大小)。

最好的一种马叫做木曾马可是那也是大多只有110高,差不多达到现代普通成年人腰部的高度。这种战马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根本不能充当战马!”

所谓的战马之所义被称为战马,首先就要满足一定的高度。世界上最高的马要数英国夏尔马了,肩高超过2,简直是巨兽。成吉思汗横扫亚欧大陆用的蒙古马,则要矮得多,肩高只有135。不过虽然蒙古马身材不高大,可是生命力非常顽强,适应各种严酷的气候,因此非常适合充当战马。但是不管怎么样,蒙古马的身材还是可以接受的。

反观倭岛的木曾马,真得是矮得过分了,总共只有110,基本就是大号哈士奇,给小孩子骑还差不多,怎么可以打仗呢?如果真得打仗,别说长途奔袭,冲击力也不达标。也难怪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大量引入欧洲马匹改良马种。

“这个殿下,我只能提供给你们一千匹高马,这是我的极限了!”

“蛤!”李战微微皱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